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吉林省開展新職業(新業態)職稱評審工作新聞發布會 答記者問實錄來啦

            2月2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吉林省新職業(新業態)從業人員職稱評審工作情況介紹新聞發布會。

            省人社廳專技處處長張福新、省運輸管理局副局長李乃龍回答了記者提問。

            人民網:省人社廳在制定新職業(新業態)職稱評價標準時主要有哪些考慮?

            張福新:

            大家都知道,評價標準是人才發展的風向標。有好的標準,人才就會充分涌流。

            在制定新職業(新業態)職稱評價標準工作中,我們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相結合,從“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立足新職業(新業態)專業特點,圍繞評價標準“怎么定”,工作業績“看什么”,實際操作“怎么辦”,突出實績導向,“量身定制”新職業(新業態)人才評價標準,努力構建新職業(新業態)人才評價“新標尺”。

            一是多類別制定標準。結合新職業(新業態)人才成長規律和職業特點,以職業屬性和崗位需求為基礎,細化人才專業分類,分職業、分層次、分崗位,先后制定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制造、大數據、虛擬現實、網絡營銷、社會服務等13個新職業(新業態)職稱評價標準,著力解決人才評價標準“一刀切”的問題。

            二是多主體共建標準??茖W的人才評價離不開精準適用的評價標準。我們緊貼新職業(新業態)行業特點,在以業內專家為主制定職稱評價標準的基礎上,大力支持領軍企業以及行業協會參與標準制定,充分尊重行業主管部門意見,加強與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協調配合,形成多部門協作的工作機制,并廣泛征求社會意見建議,著力提升新職業(新業態)職稱評價標準的科學性、精準性。

            三是多維度展現業績。圍繞新職業(新業態)人才特點,不唯論文、不唯獎項,重點考察工作業績,突出對企業的貢獻和經濟社會效益,代表性成果、學術成果和專業技術貢獻都可作為參評依據。比如技術轉移轉化職稱,重點考察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轉移轉化的實際成果;網絡營銷職稱,重點考察專業技術人員直播帶貨銷售額、粉絲量和營銷技巧。

            四是多通道晉升發展。結合我省首次開展新職業(新業態)人才職稱評審實際,對做出突出貢獻或業績特別突出的專業技術人才,建立新職業(新業態)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可直接申報副高級甚至正高級職稱評審。此次評審,有6人取得新職業(新業態)正高級專業技術資格,14人取得新職業(新業態)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

            標準是發揮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的關鍵。新職業(新業態)職稱評價標準打破以往“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突出分級分類評價的鮮明特點,聚焦調動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營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的良好人才成長政策環境。

            吉林廣播電視臺:請問職業(新業態)職稱評審對吉林省網約車行業發展起到了哪些積極促進作用?

            李乃龍:

            目前,我省網約車主要集中在長春、吉林兩市,日均活躍駕駛員約2.5萬人、日呼叫單量約18萬單、日完成訂單量約15萬單,滴滴出行、T3出行平臺為我省網約車頭部企業,兩家完成的單量占全省業務總量近93%。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共許可網約車駕駛員5.8萬名。

            省人社廳關于《吉林省新職業(新業態)職稱評審實施意見(試行)》出臺后,我廳積極督促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加強相關政策正面宣傳引導,指導網約車平臺企業利用APP端及相關媒介向駕駛員群體大力宣傳,組織網約車駕駛員結合職稱評審條件,積極開展申報工作。截至目前,我省交通運輸領域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共申報相關職稱81人,已通過評審40人。

            目前,我省網約車新業態職稱評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獲得了網約車駕駛員群體的一致好評。同時也達到三方面目標:

            一是推動了網約車從業群體整體素質提升,讓一批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通過職稱評審脫穎而出,成為助力新業態發展的中堅力量;

            二是展示了網約車司機群體積極進取、昂揚向上的蓬勃朝氣,通過職稱紅利激勵勞動者提升新技能、爭創新業績,帶動更多勞動者走技能成才之路;

            三是弘揚了“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時代風尚,增強了網約車駕駛員群體的職業榮譽感、歸屬感和幸福感,營造了全社會理解、關心、尊重新業態從業者的良好氛圍。

            下步,我廳將協同省人社廳結合我省“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順應“四新經濟”發展趨勢,進一步推動網約車新業態從業群體職稱評審工作落地見效。

            一是加強職稱評審政策宣傳。督促各級行業主管部門、網約車平臺企業進一步豐富政策宣傳渠道,通過政府網站、新聞媒體等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最大程度調動網約車新業態從業群體參與職稱評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是強化職稱評審組織申報。結合網約車新業態從業群體特點和工作實際,以市場評價為導向,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審標準,擴大職稱評審工作覆蓋面。

            三是積極參與評審工作。按照省人社廳相關工作要求,探索建立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多方參與的協同評審工作機制,為網約車新業態從業群體職稱評審順利推進提供堅實保障。

            中國吉林網:據了解,吉林省2021年全省職稱評審工作已經結束,請簡要介紹下相關工作情況。另外,請介紹一下吉林省2022年職稱評審工作有哪些安排?

            張福新:

            2021年是全國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收官之年,我廳按照國家深化職稱制度改革部署精神,將下放職稱評審權作為落實“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保障用人單位自主權,尊重科技人才創新自主權,形成充滿活力的人才評價管理和運行機制。

            一是完善政策體系。印發《吉林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一級崗位評聘實施意見(試行)》《吉林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二級和三級崗位管理辦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會同相關廳局出臺了會計、新聞、農業等21個系列職稱評審辦法,分別量身定制不同層級、不同類別的評價標準,通過清晰的分類評價,提高了評價的科學性、針對性和精準性。

            二是下放評審權限。加大力度向各市州、長春新區、中韓自貿區、高校、醫院、科研院所、民營企業等用人主體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推動用人單位自主評審。重點向“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和我省萬億級和千億級產業相關的民營企業傾斜,最大限度釋放企業用人自主權,為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三是創新開展評審。印發《關于激發人才活力支持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組織開展了首批全省鄉村人才職稱評審工作,全國首創鄉村振興農經師、農技師、農藝師、農林師、農建師、工藝師、獸醫師、畜牧師、電商營銷師等9個專業,經過專家評審,共300名鄉村人才獲得了鄉村振興高級職稱,并督導各地人社部門完成鄉村人才初、中級職稱評審工作,共1760名鄉村人才獲得了鄉村振興初、中級職稱。創新組織開展援疆援藏、成果轉化等人員職稱評審工作,在工程領域試點開展雙貫通工作,去年6月份,我廳組織開展了全省首批“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職稱單獨評定工作,共有60名高技能人才獲得高級職稱,其中,15人獲得正高級職稱,45人獲得副高級職稱。

            四是加強監督管理。出臺《吉林省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辦法》,規范職稱評審的全流程管理。完善評委會核準備案制度,加強職稱評審源頭治理。建立職稱申報誠信承諾制度,對弄虛作假和學術不端實行“零容忍”。

            五是優化評審服務。推進職稱評審線上和線下相結合,落實“減證便民”措施,完善吉林省職稱管理系統,推動職稱申報電子化,減少申報材料、減少表格填報,推進數據共享,讓專業技術人才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深耕專業。

            去年9月22日,我廳發布《關于開展吉林省職稱信息化申報工作的通知》,啟動全省職稱信息化申報工作,于10月30日截止申報,共線上申報80709人,加上線下申報人員,全省職稱申報總數突破100000人。

            我省的職稱評審采取了自主評審、評聘結合和社會化評審三種形式。

            社會化評審是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由各行業主管部門或者行業協(學)會組織開展職稱評審工作??偟膩碚f,社會化評審參評人數較多,專業全面,是絕大多數單位的職稱評審方式;

            評聘結合和自主評審評審對象為本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評價標準具體細化,更加貼近單位人才特點,是社會化評審的有效補充。按照申報人員所在系列、專業,省內近300個職稱評審委員會按照規定分別組織評審,從去年12月開始,到今年2月底,2021年的全省職稱評審工作基本結束。

            此外,我們還完成了一二三級崗位評審工作,經綜合評定,31人獲得一級崗位,164人獲得二級崗位,333人獲得三級崗位。

            2022年,我省職稱工作將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立足服務人才這個中心,通過加強職稱工作制度體系建設、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強化職稱管理服務,不斷提高全省職稱工作服務水平。

            一是著力完善職稱管理政策體系。制定出臺衛生系列職稱評審實施辦法、工程系列職稱評審實施辦法、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實施辦法、部隊轉業和機關調轉人員職稱評審管理辦法、民營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職稱評審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

            二是持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加大職稱評審放權力度,鼓勵自主評審、聯盟評審。

            一是擴大自主評審范圍,向100家民營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下放評審權限,授權企業組建相應評審委員會,自主開展職稱評審;

            二是擴大評聘結合試點單位范圍,新授權100家單位開展職稱評聘結合工作,其中在省市縣三級選拔50家醫院開展評聘結合試點工作;

            三是將新職業(新業態)職稱評審權限下放到用人單位或者行業協會;

            四是全面下放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權限,開展自主評審、聯盟評審和委托授權評審;

            五是向評聘結合單位下放正高級職稱評審權限;

            六是向評聘結合單位下放三級崗評審權限,推動市州全面啟動三級崗位職稱評審工作;

            七是將試點成熟、符合條件的評聘結合單位管理權限下放到屬地進行管理。

            三是開展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雙貫通工作。制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實施辦法,堅持“以德為先”“能力導向”“專業對應”為基本原則,支持高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也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參加職業技能評價,實現高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的雙向貫通。

            四是持續開展鄉村人才職稱評審工作。進一步完善鄉村人才職稱評價辦法和保障措施,結合省內近萬個鄉村實際,在指標分配上采取“四結合”,結合地區市縣經濟發展狀況;結合市州縣市人口數量和分布;結合地區財政收入狀況;結合鄉村振興實體、組織和個體戶實際,落實每年評審2000名鄉村人才任務目標,做到評得準,評得好,評得實。

            五是有效提升職稱評審規范化水平。深入落實《吉林省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辦法》,按照規定對職稱評審申報、審核、評審、公示、確認等基本程序進行規范,通過事中事后的抽查、巡查,以及對有關問題線索的倒查、復查,來確保職稱評審的公平公正。進一步優化職稱評審服務,完善職稱評審系統,加強職稱評審信息化建設,探索實行職稱評審電子證書,提高職稱評審公共服務水平。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濤

            關鍵詞: 評審工作 鄉村人才 職稱評審工作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