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長春市疾控中心流調人員,需要了解您最近的行程,請您配合……”
深夜22點
流調人員還在不斷打電話,流調溯源。
……
凌晨1點
疾控中心流調組辦公室,燈火通明,鍵盤聲此起彼伏。
……
追蹤病毒“軌跡”,他們在與時間賽跑!
3月15日以來,這支河南援吉流調隊,不分晝夜,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時間里,摸清陽性病例的活動軌跡,甄別出密接人群,為下一步的疫情防控舉措提供信息參考。
“流調溯源就是要搞清楚兩件事:誰傳染了你,你傳染了誰”
河南援吉流調隊領隊張國龍介紹,此次長春市新冠肺炎病毒的源頭,也就是上家,基本已經搞清楚。現在要做的是,盡快地找到下家,要在最短的時間,把那些密接、次密接保護起來。
來吉后,這支200人的流調隊兵分多路,分別趕往長春市朝陽區、凈月區、經開區、九臺區等十多個區域支援流調溯源。
“我們在跟時間較量!圍繞的是一個‘快’字。”
“找到病例、軌跡調查,流調溯源。這一過程的每一刻都在與時間賽跑。”張國龍介紹,發現核酸陽性后,馬上聯系上陽性病例本人,公安人員開展軌跡圖調查,同步對重點區域進行封控管理。然后,流調人員結合公安出具的軌跡圖,把詳細密接人群找出來。
“2個小時內反應,4個小時出核心信息表和密接表,24小時出流調報告。”張國龍稱,為了更快地出具流調報告,一接到任務,流調人員馬上聯系對方,還原該陽性病例最近的行程軌跡,并配合大數據等科技手段,交叉核實,及時跟進核實每一個重點場所的具體地址、暴露時間段、現場情況、所判密接、次密接、重點人群數量等信息。
“報告一定要快和準確,因為后面的流程都等著流調報告。”張國龍說,“我們必須趕在病毒感染新病例之前,發現它們,控制它們,清除它們。”
3月21日夜間,各小組辦公室依然燈火通明,流調工作正緊張進行著。
在網絡上呈現出來的簡明扼要的流調軌跡背后,是流調工作人員夜以繼日,仔細核實的結果。
復雜的流調考驗耐心耐力
“每個人拿著名單,挨個打電話,打通了就開始詢問,致電多次未通就換下一位,然后再循環到此前未接通電話的人員上,直到聯系上所有人。”張國龍介紹,每一個對象都需要流調員打電話去詢問,信息量巨大。
過程中,并非每一位流調對象都能完全復盤自己的全部行程。“有的人是忘記了,我們就幫助他們一點一點回憶;有的人出于擔心隱私泄露,或出于想‘保護’身邊人的原因而不說。”張國龍說,這極大程度增加了流調的難度。
怎么還能更快?
各流調組絞盡腦汁,出奇招!
經開區組,針對陳積舊賬,采取了超常規的做法。
按照程序,陽性病例沒有流調報告不能轉運,但是,流調人員人手不夠,不能快速出報告。
面對這種情況,張國龍與本地疾控人員研究決定:先撈干貨!
把病人密接信息簡表篩出來,先把密接患者轉運走,保護更多人群。
這樣,一天之內,就把積壓的200多名患者的流調信息全部搞定,然后,再回頭再補充流調人員信息大表。
在九臺組
剛經過安陽奧密克戎“洗禮”的隊伍,臨時成立的黨支部,總結戰斗經驗,激發大家斗志,僅一天,大家就流調400多個病例,做到了日清月結。
……
援吉調隊員不眠不休,逐漸理清了各個區積壓的病例,并形成一份份完整的流調報告,區域風險評估報告。
連日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病例的發病人群逐漸在控制范圍之內,為長春市破“疫”工作筑起了一道道銅墻鐵壁。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陳志文/文 圖片來自于受訪者
關鍵詞: 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