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曦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相關個股接連漲
在該消息的刺激下,“東數西算”概念股近幾日持續上漲。首都在線連續三日都漲了“20CM”,截至2月23日收盤,首都在線再漲超過10%,佳力圖、依米康、美利云、浙大網新已經四連板,云賽智聯等股票也大漲。
什么是“東數西算”工程呢?據了解,“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東數西算”是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類似于之前的南水北調、北煤南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這“四大工程”,東數西算就是把東部的數據通過一條條“大動脈”輸送到西部去儲存和計算,是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優勢的又一大工程。
截至目前,我國數據中心規模已達500萬標準機架,算力達到130EFLOPS(每秒一萬三千億億次浮點運算)。隨著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持續滲透,全社會對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預計每年仍將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有行業觀點指出,算力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加快推動算力建設,將有效激發數據要素創新活力,加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灣區備受關注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之一,備受關注。根據國家樞紐節點建設要求,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將建立包含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城市數據中心和邊緣計算、西部地區國家樞紐節點等省外數據中心在內的三個層次的數據中心空間布局結構。
根據《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方案》,到2025年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將建成50萬架標準機架,投資將超過500億元(不含服務器及軟件)。中信建投證券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可能承載的業務量較大,機架規模預計將是10個集群中較大的,假設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2022年-2025年總投額為4000億元左右(不含服務器及軟件),平均每年1000億元。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東數西算是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預測未來5年或將帶動每年千億元投資規模。
國盛證券研報分析,算力、流量持續高速增長是必然趨勢,配套基礎設施持續建設擴容是剛性需求,未來3-5年具有高確定性。算力、流量乃至應用的發展將帶動移動網絡建設力度,5G及相關產業鏈作為核心也將持續受益。
廣東移動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積極響應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建設,目前正開展韶關數據中心建設規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