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記者從湖南師范大學獲悉,該校袁尊理教授團隊日前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數學研究人員合作,提出了天文學研究領域的一種全新非參數光度函數計算方法。相較經典非參數方法,在計算精度和穩定性上都獲得顯著提升。這一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天文學會會刊《天體物理學雜志·系列增刊》上。
現代天文學研究中,統計星系的光度函數是一項基礎和重要的工作,這一工作也被形象的譽為給宇宙中的星系做“人口普查”。據悉,星系的發光能力(即光度或絕對星等)是“普查”重點,光度函數描述不同光度星系在宇宙中分布情況的統計量。
袁尊理介紹,在實際操作中,除要盡可能獲得完備的星系樣本,科研人員還需采用精密的統計方法,充分考慮各種復雜的選擇效應,最終才能獲得可靠的光度函數估計。通常,計算光度函數分參數和非參數兩種方法。參數方法需要假設光度函數形式,而非參數方法不依賴于模型和假設,故具有獨特價值。然而,目前最流行的非參數方法因其數學原理上的局限,難以滿足“精確宇宙學時代”對計算光度函數的高要求。
對此,袁尊理團隊基于統計學中的核密度估計(KDE)原理,全新提出了一種普適的、估計光度函數的非參數方法(簡稱KDE方法),顯著提高了統計的精度和穩定性。同時,為便于新方法的應用,他們還開發了“kdeLF”開源Python程序包,用戶只需提供樣本的幾個關鍵參數,就可以調用kdeLF包完成光度函數的計算、畫圖等操作,簡單易用。袁尊理稱,下一步團隊擬將新方法應用于牛津大學領銜的MIGHTEE射電巡天數據,用于精確估計射電源光度函數,進一步揭示射電星系的宇宙學演化規律。(科技日報記者 俞慧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