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東方春來早,奮進新時代。
過去的十年,是非凡的十年;現在的時代,是我們的新時代。
從智能機械播種的田間到5G無人工廠車間,從塔吊林立的建筑工地到晝夜攻關的科研院校,每個人都是追夢人。
進入新時代,各行各業都迎來新的變化。這些變化的背后,一個個民生工程、一項項制度改革回應群眾期盼,濃墨重彩地書寫“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鐫刻下執政為民的深刻印記。
羊城晚報記者近日深入走訪廣東各地,從工廠到田間、從院校到社區,聽取住房、醫療、教育、就業、出行等行業從業人員的心聲,見證行業的巨變,感受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美好向往不斷實現的新生活。
這是屬于他們的故事,也是屬于你我的故事。
星光不問趕路人。每個行業都是這個時代的一個光點,匯聚在一起,便成了這個時代的璀璨星河。
·李春煒·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玉霞
圖/受訪者提供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新時代,住房逐漸回歸居住屬性。
十年間,住房保障多次入選廣東省年度“十大民生實事”。在穩定商品房市場的同時,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供應上也持續發力。
“十三五”以來,廣東積極構建“公共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政策性租賃住房”的住房保障體系,為超過106.6萬人實現安居夢。
2021年11月,廣東發布《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明確將廣州、深圳、珠海、汕頭等十地市作為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重點城市。全省計劃在“十四五”期間籌集建設129.7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切實解決城市新市民和青年等群體的“住房難”問題。
生活在南粵,更多人走向“住有所居”,安心筑夢。
人物1
從城中村搬到了公租房,他說:
住有所居讓我更有奮斗動力
黃志聰 廣州公交集團電車有限公司車長
4月2日14時,一輛108路公交車平穩停在了廣州市保障性住房社區白云區南悅花苑公交站場內。剛剛收工的廣州公交集團電車有限公司車長黃志聰從車里走出來,帶著記者前往他的家。安居樂業,在“老廣”黃志聰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新員工也有份,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事
黃志聰的家在南悅花苑西一街,這是一套西南向、望中心園林的緊湊小三房。雖然面積只有約63平方米,但定制的家具、整齊擺放的物品,讓家里顯得很溫馨。
“我在2018年才入職電車公司,當時還是新員工,沒想到也有資格申請保障房,這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事!”黃志聰笑道。
2017年,廣州出臺《廣州市新就業無房職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辦法》,將本科以上新就業大學生,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標桿企業職工以及基本公共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納入住房保障范圍。
黃志聰這位“基本公共服務行業”的公交車司機因此受益。他身邊不少同事同樣得以在南悅花苑安了家。
社區越來越美,孩子在家門口上幼兒園
在公交站場交完班,步行幾分鐘就能回到家,其間還能路過很多社區配套的商店,順便買些蔬菜水果等。入住三年多,黃志聰體驗著南悅花苑配套的逐步完善及生活的日益便利,“不僅房子質量有保障、物業服務有保證,社區環境也越來越美,人氣越來越旺”。
如今的環境,與黃志聰此前在同德圍一帶城中村租房的生活有天壤之別。“我們一家人曾長時間住在那邊,西灣路水泥廠還沒搬遷時,周圍污染較嚴重。每天傍晚回到家,都能看到桌面上有一層白白的灰塵;因采光很差,白天也要開燈;沒有文化廣場,更沒有像現在社區里配置的運動健身場館。”
而今,一切煥新。稱心的工作,宜居的社區,每個月1764元的房租,讓黃志聰有了全新的生活狀態。
17時許,黃志聰帶著記者一起到社區里的幼兒園接他的孩子放學。一路走,他一路介紹著社區的變化,臉上一直帶著笑容。他說:“這么好的時代,讓我更有熱情對待工作和生活,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將來購置一套真正屬于自己和家人的房子。”
人物2
見證房地產業十年變化,他說:
住房越來越回歸民生屬性
王韶 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
“見證了住房回歸民生屬性的過程”,作為資深的住房領域從業者和觀察者,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王韶回望過去十年,深有感慨。
多渠道解決多類群體的安居需求
王韶介紹,近十年,廣東住房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從最初的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到保障性安居住房,再到共有產權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等,保障群體范圍不斷擴大。
他說,“十四五”期間,廣州將繼續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等建設租賃住房,支持將非住宅房屋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深圳則計劃建設公共住房40萬套,供應公共住房28萬套,并探索將部分商業、辦公用房轉為公共住房。
在王韶看來,以穗深為核心的都市圈,人口不斷流入,解決大量年輕人才的住房問題尤為重要。吸引人才安居,除要控制房價過高過快增長外,就是要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政策導向對于房地產市場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發揮著積極作用。
變局中房企有責任踐行民生理念
談及近十年房地產行業的變化,王韶認為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地產民生屬性明確、行業自信逐步建立、科技引領服務升級、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房地產市場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總體供給不足轉為結構性不均衡;從滿足基本居住需求轉為滿足高品質生活需要;從單一商品住房開發轉向多元化復合型建設;從重購輕租轉向租購并舉……現階段,房地產面臨底層邏輯、市場形勢、發展模式和行業規則這四大變化,行業正進行調整。”王韶說。
他強調,在變局中,房企的社會責任之一是要“踐行民生理念”,順應國家發展大勢、順應美好生活提升趨勢,轉型升級,跨界創新,服務民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總策劃:杜傳貴 林海利
執行策劃:孫愛群 劉 云
執行統籌:劉 云 李春煒
關鍵詞: 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