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唯
實習生 郭伊珞 湯君妍 邱家達
今年,是不少“00后”大學生們步入職場的第一年。進入畢業季,許多“00后”大學生正奔波在求職路上。近日,有媒體報道,部分“00后”大學生在求職時,一些個性化的需求引人注目:面試時要求老板“不可以對我發火”、拒絕加班……“00后能改變職場不良風氣嗎”“原來00后真的在整頓職場”等話題也頻登熱搜。那么,“00后”畢業生是如何看待工作這件事呢?記者采訪了部分畢業生。
故事:擇業更愿意“追求理想”
“我想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這樣工作起來才會有動力”。即將從南方醫科大學藥學專業畢業的高雯蓓沒有選擇與專業相關的工作,而是考取了傳媒類大學的研究生,未來準備進入自己更感興趣的媒體行業。
“我是在父母的建議下選擇了大學的專業,但學習以后感覺不是我喜歡的方向。后來在社團活動中發現自己更想做傳媒方面的工作。”從報社記者編輯、到互聯網公司策劃運營、再到電視臺節目編導,她不斷積累傳媒行業所需的專業素養,高雯蓓認為,“00后”一代,相比于前幾輩人,更為突出的特點是自我意識更強烈。“我們更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除了興趣和理想,“00后”的不少大學生也更關注就業體驗。即將從小語種專業畢業的Erin目前順利找到了一份在銀行的工作。因為深感目前考研競爭激烈,Erin只是將這份工作視作自己的一個“保底方案”。Erin并不迷信老一輩人所信奉的“鐵飯碗”和“金錢至上”原則,她更看重在工作過程中能收獲到的經歷與體驗。“選擇一條路,然后走下去。”對于未來的職業發展,Erin一直持開放和樂觀的態度,“找到一份工作,我就想去體驗一下,看是不是適合我的那條路。”在她看來,沒有理想的工作,只有適合的工作。
“加班”是目前不少職場人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對于加班,已經簽約一家房地產公司服務型崗位的梁同學則認為,有時為了緊急和重要的任務加一會兒班無可厚非,但長期加班就是對混淆了個人生活和工作的關系。
“我并非接受不了高強度和加班,但得我認為值得才可以,有利于我的個人發展,否則不如讓自己過得舒服和自由些。”目前已經實習了一段時間的梁同學認為,“我除了剛開始的那幾天,為了多適應一下公司的工作環境,沒到點下班,其余時候幾乎都是準時走人。”
在她看來,下班時間是統一規定,那么到點下班就是自己的權利,提高效率在工作時間內把事情做完,那么就該到點下班。對她而言,工作只是工作,絕不能占據個人生活的空間,因此無效加班要拒絕,無意義團建可以不參加,任何事都沒有把生活過得舒服重要。“長期加班對我來說是種巨大的消耗,是對個人生活的侵占。”
00后擇業個性需求應當理性看待
“00后”的就業觀究竟是什么樣子?今年4月,boss直聘研究院發布《00后群體就業選擇偏好調研報告》,收集了7123名“00后”的有效問卷。《報告》發現,相比前輩們,“00后”的求職心態更加開放,對二三線城市的接納度明顯提升,追求工作生活平衡。同時,“00后”格外關注工作帶來的個人成長和職業與興趣的匹配,對金錢回報的重視度有所下滑,也愿意嘗試副業或靈活就業,較少關注專業對口工作和長期職業規劃,求職方面相對靈活和佛系。
和“前輩”們相比,“00后”的對待工作更加富有個性,那么,他們能否適應職場,甚至沖擊舊有的職場觀念?“我們曾經遇到過一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因為無法忍受老板抽煙,在公司待了一個月之后,他選擇了辭職。”在廣州某國企人事負責人杜先生看來,“00后”的就業觀確實和“前輩”們相比有了一些變化,會有一些個性化的需求。但是,杜先生也坦言:“對于國有企業來講,我們很難去為了一個人的某些個性需求,去改變企業目前的環境。如果新員工有自己個性化的需求,大概率由他們自己去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就要看他自己能否適應企業環境。”
“‘00后’跟其他年代大學生就業是不同的。‘00后’與80、90后的成長環境、成長經歷都有不同。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高,一些個性化的需求也表達出來。”廣東醫科大學就業工作有關負責人認為,“00后”的個性化需求一方面是自信的表現,對自己的目標更加清晰,但另一方面,如果需求過于自我,不能與身邊的環境相融合,則需要進行調整。
“當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建議同學們首先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讓自己成為一個多面能手或者某一個方面具有較強的不可替代性,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該負責人表示,“同時,也要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做好科學的職業規劃。”
對于用人單位來說,“新一代大學生身上有很多閃光的地方,如果用人單位能根據工作崗位的需求和所用大學生的優點進行崗位匹配,將達到更好的效果。多給大學生一些學習和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在工作中激發潛能,找到榮譽感和獲得感。”該負責人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