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挑動戰爭遺禍世界 多國人士譴責美國和北約只顧利益和霸權

            多國專家學者表示,俄烏沖突持續至今,美國和北約難辭其咎,美國和北約的霸權主義才是世界局勢不穩定的根源。

            “他們是沖突的根源,同時也是獲益者”

            土耳其左翼黨人士用“恐怖組織”一詞來形容北約,指出美國和北約對俄烏的緊張局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既是沖突的根源,同時也是獲益者。

            土耳其左翼黨安卡拉省負責人 梅爾特·于納爾:我所在的政黨把北約形容為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組織。我們認為,北約這個戰爭組織至今存在的目的,是為自己和盟友瓜分世界的利益,導致烏克蘭的危機的出現。目前局勢的原因在于美國,時間會告訴我們,美國能夠從這場危機之中獲益多少。

            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馬科斯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應當為俄烏持續沖突負主要責任。沖突發生后北約通過武器輸送、金融制裁、輿論操縱等多種手段讓沖突持續升溫。美國和它的軍工復合體為一己私利在世界各地挑動戰爭、制造沖突、遺禍世界。

            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 馬科斯:在軍工復合體的邏輯之下,戰爭和沖突是根本需求,西方列強的自身利益正是讓戰爭持續的主要原因。

            贊比亞政治學家表示,無論是制裁俄羅斯,還是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武器,都只能加劇地區局勢動蕩。只有通過對話談判,才能讓沖突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贊比亞政治學家 亞倫·西瓦萊:除了對俄羅斯施加制裁外,美國和北約還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武器,但這并不是可行的方式。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作為國際社會的成員,作為兩個國家能夠坐下來和平談判。通過商議與對話的方式來解決沖突問題,這樣才能取得有效進展,讓沖突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分析人士:美國霸權主義政策是動蕩根源

            縱觀過去20年,美國在中東地區發動多起戰爭,戰火波及阿富汗、伊拉克等多個國家。與此同時,美國也是許多危機的幕后主使和策劃者,包括伊朗、敘利亞、利比亞等都深受其害。伊朗分析人士伊扎迪表示,美國為一己私利,在全球實施霸權主義政策,是世界動蕩不安的根源。

            伊朗分析人士伊扎迪表示,過去幾十年來,美國始終扮演著“戰爭制造者”的角色。以阿富汗為例,在持續20年的阿富汗戰爭中,至少有3萬多名平民被美軍殺害或因美國帶來的戰亂而死亡,約1100萬平民淪為難民。同時,美國慣用民主、人權的幌子,通過發動“顏色革命”等手段,干涉他國內政、策劃政權更迭、挑起地區紛爭、加劇緊張局勢,給全球帶來嚴重危害。

            伊朗分析人士 伊扎迪:美國是頭號的“戰爭制造者”,可以說,那些坐在白宮中的(美國官員)都是戰爭犯。他們參與到各類事件(戰爭)中,而更為諷刺的是,美國居然同時還在宣揚人權。基于美國的過往歷史和所作所為,當它是“頭號殺人犯”的時候,它根本沒有資格去談論人權。

            伊扎迪還強調,除戰爭手段外,美國還利用強權政治和霸凌手段欺壓其他國家,以實現自身目的和經濟利益,這是典型的霸權主義。

            伊朗分析人士 伊扎迪:美國(外交政策)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強制外交”,意思是通過一些手段,誘導其他國家產生依賴,之后如果其他國家不按照美國說的做,美國將從軍事、經濟、信息、宣傳等多種手段發起形式多樣的混合式戰爭,以期實現自身目的。

            關鍵詞: 霸權主義 政治學家 國際政治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